丛纹弨:商用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2017-04-27
"  有着10年以上商用车车联网从业经历的丛纹弨是北京乐卡车联创始人,也是连续创业者,羊城通、北京出租车、重庆BRT等商用车车联网项目都是他参与实施的,从14年到15年,他先后担任了乐视车联网研发副总裁以及北京中交兴路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找到这家公司的时候,发现它的外表就像一个咖啡厅,并且是很有感觉的,一共有两层,位于北京高碑店地铁站附近。
  进入乐卡车联创始人丛纹弨的办公室,问候过后,丛纹弨简单介绍了他们是一家为物流公司服务的公司。这家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商用车车联网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公司,它成立于2016年4月,在2016年5月完成了由光源资本领投的预算管理系统9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2016年7月,这家公司收购了云龙晋铜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1月开始启动Pre-A轮融资,预算管理系统金额为1500万元,拟出让10%的股份。据其介绍,公司主要包含两方面的业务,分为面向C端的产品和面向B端为物流公司提供SaaS管理系统工具两方面。
  丛纹弨介绍,产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网解决的是消费问题,它主要在于刺激消费,例如美团、饿了么,而产业互联网解决的是生产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所以他们从产业互联网入手,从生产端入手,解决上游物流公司和下游物流运输的需求,打通上下游的关系。在C端主要为:DUI操作系统,以车载硬件(智能后视镜)为载体,从第三方接入影音娱乐、通信、ADAS辅助驾驶、LDS驾驶检测等功能。据其介绍,目前已经有100多套DUI系统的搭建。在B端,乐卡砖头TMS是一款SaaS管理系统,为货运上游物流公司,提供仓储记录、车辆定位、账目进销等功能,主要客户人群为小型物流企业。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从小物流企业入手,丛纹弨介绍道:“这是经过我们的考虑的,因为小微型物流运输主要为夫妻门店,他们的上升空间较小,有一天可能会突然放弃做这个行业。而大型物流企业会自己搭建这种系统,结合业务模式发挥具体作用。所以我们选择了从小型物流企业做起,满足他们的需求。
  目前我们已经为1500家企业提供了这种预算管理系统,收费为2000元/套。”乐卡车联始终认为服务好B端才能服务好C端。丛纹弨解释道:“B端是流量入口,只有同B端建立好联系,才会同C端建立好关系。”乐卡车联真正在做的是通过为B端提供TMS管理工具,从而与B端建立合作关系,再通过B端物流公司获取C端流量,然后售卖产品,实现B端、C端和谐发展,二者利益不冲突,可以实现转化的作用。据丛纹弨透露,目前已经实现了一个月十几万的收入。
  从商用车切入,乐卡选择了更加细分的货运车市场原因一:乘用车不具备应用场景在乘用车不具备应用场景,除了行车记录仪视频功能以外,找不到其他场景。而商用车存在了一定的应用场景,在丛纹弨看来,商用车包括了货运、出租车和公交车,属于生产工具,有成熟的商业应用场景,乐卡选择了更加细分的货运车。原因二:车联网技术对商用车领域改造的时机成熟了货运行业目前实现了物流公司和车的分离,在电商的冲击下加速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卡车越来越多,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在运费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必然会有生产企业面临淘汰。这就需要新的服务方式,提升行业效率。原因三: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是生产工具,有着维修成本低、不易损坏、拉货多等特点,有着生产的属性,是生产力的一部分,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因素。乐卡车联也并没有放弃乘用车市场,其透露在找到合适的场景之后,也会及时切入。而这种时机用丛纹弨的话讲,就是当乐卡车联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时。
  同时,对车联网丛纹弨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目前的车联网还处在“原始部落”,车联网是分三个阶段发展的,应用场景也要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第一个阶段:人跟车联,例如目前在做的OBD、传感器,人跟车联处于车联网的太初级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人跟人联,车的设备可以实现交互,构建社交场景,汽车是载体。司机之间可以通过设备连接到另外一个人,将来在于让社会变得更紧密。第三个阶段:车跟车联。比如两个人各开一辆车,距离很近时,当一辆车加油门的时候会发送信号,另外一辆车想要加速但是油给会供不上,车辆自己就有意识,不需要人为干预,控制行车风险。
  丛纹弨表示,车联网的未来是车跟车的连接,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这绝对不是某一个车企能干成的事情,它是全球范围的,有统一标准的。目前车联网的发展还太初级了,乐卡车联目前解决的是人与车的连接,解决货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效率和娱乐的预算管理系统问题。“当SaaS工具成为细分行业的工具,垂直领域的复杂性只有行业人士才能理解,而这件事只有行业人士能做,我们深知物流公司的各个环节,以及物流超强的链接属性,而未来物流管理系统工具也将会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丛纹弨谈道。面对未来,丛纹弨表示,进一步计划是进行融资,然后完善团队建设,加强技术方面的投入,进行系统的深入开发,更好地为物流公司提供服务,为C端用户提供产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