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财务共享中心如何构建?

2018-05-31
 

预算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会接触到的一方面,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预算,那么预算管理和预算软件的相关知识你了解多少呢?“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新挑战主要有文化、组织层面与创新平衡性三方面。首先,互联网带来的文化冲击。传统环境注重规范化、标准化,互联网环境强调个性化,而财务共享中心更注重流程规范与效率优先。这需要在互联网用户感知与财务共享组织优化方面寻找新平衡点。其次,基层员工与组织单元层的需求差异性,基层员工更强调系统的便捷性,随时可以与微信等平台进行对接,而企业单元更注重财务业务整合性、财务活动处理灵活性,二者间的平衡性是模式建设的新挑战。最后,创新的破坏性与标准化效率间的平衡价值,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强调抽取式的标准化服务,注重流程标准化与精细化,而互联网强调“颠覆性”,即破坏性创新,这种“破坏”与传统标准化、固式化的模式平衡仍是财务共享建设的挑战。同时,在分中心与财务共享模式下,如何合理设置组织架构仍然是一个难题。

  

最后,对于数据安全也是有一定的缺点的,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具体来说就是个人与企业应用在同一设备,数据难以得到保障同一移动终端设备上既有个人应用,有利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借鉴目前国内一些较为前沿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经验,以及归纳现有文献,发现国内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平安模式、华为模式、海尔模式与宝钢模式。首先,平安模式强调集中共享与分中心管理,将财务共享分为资金与会计等模块,其核心是借助网络系统实现业务集约化与标准化,其中集约化是将繁琐的工作合并,降低单位成本;标准化是将工作变得简单,减少工作种类。同时该模式主张将系统性分享分散至各财务中心,且各中心的财务职能不同。其次,华为模式强调网络引领与侧重控制,财务共享的目标并不是节约成本,而是强化财务控制,财务共享的主要目的是配合业务服务。再次,海尔模式强调信息支撑与流程再造,将财务单元分为经营中心、成本中心与核算中心,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它可以有效的将企业中财务员工进行角色分类,分别是共享中心管理者(20%)、技术财务(10%)、业务伙伴(70%),该模式与最初的财务共享概念相一致。最后,宝钢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分工明晰和涵盖广泛,中心下划采购至付款室、系统支持室、总账与报表室、专项服务室、税务单证室、费用室和销售至收款室。并未将成本核算、信用管理纳入共享中心,这两项工作分别由业务财务单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