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国内的SaaS发展履步维艰

2017-05-09
" SaaS在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呢?可以说是有发展,有未来。而且看的到希望,可是要想成功,却没有那么简单,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是值得相信的是只要肯艰苦奋斗就一定会做的出色,虽然目前在各方面和美国比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SaaS发展,我们还是要去了解的。SaaS在国内发展了很久,但对标美国无论在企业的数量还是融资规模亦或是盈利能力上都无法形成与中国经济市场规模相提并论的体量与质量。前景光明,道路曲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内的SaaS发展履步维艰,在这里从中国市场现状、产品能力、客户需求等几方面分析,诠释中国特色的SaaS发展。
  SAAS在中国做不起规模来,从本质上还是产品预算软件宽度不够。翻遍中国整个SaaS行业,我们的SaaS产品都过于细分,单一细分行业的小型管理软件可以将SaaS作为核心模式经营成功,在产品功能上和底层的扩展能力上与国外公司尚存巨大差异。记得有位上市公司的高管曾说过,SaaS市场到底有多大?因为他们也通过并购投资了一些SaaS公司,但感觉深入之后,市场没有想像的那么大?甚至销售过亿的厂商都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厂商还没有度过危险期。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们的SaaS产品过分的集中在细分市场,而细分行业软件的市场规模很容易做到天花板。
  看到我们那么多细分市场的小软件公司不死不活的,就知道这些行业预算软件价值小,分散,并且个性化要求还不低。SaaS管理软件面对的行业和客户与传统卖软件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SaaS模式带来的变化是将某个细分行业都只有5-6家规模很小的软件公司,改变为1-2家规模仍然很小的公司,但是日子要滋润些。这也是行业规模和产品壁垒决定的,不是SaaS这种技术方式能改变的。服务能力弱 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另外,很多SaaS创业者一直存在这样的误区,先要用户规模,再考虑怎么从用户身上收费。
  那么问题来了,企业花费时间、人力、物力、金钱打磨一款SaaS产品,然后把产品推向市场。为了获得更多客户,选择用免费或者低廉的价格卖给客户,把用户对产品的免费依赖性培养出来了,可是,一旦企业采取收费模式或者提升价格,企业的SaaS订单中,实施的成分就变小,客户的粘度降低。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种免费的模式或者低收费模式只适用于消费级市场,并不适用于企业级预算软件市场。在企业级市场SaaS的订单中,实施的成分越大,客户的粘度才会更高即使SaaS厂商通过免费或者低收费吸引客户,在产品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如何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如何处理大量并发海量数据?如何进行数据备份?这些都是SaaS厂商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那这些数据更新或者维护的成本费用谁来买单?显而易见,面对高额的SaaS产品服务费用,厂商不可能傻到免费为用户提供服务或者降低服务费用,只能选择收费或者加价的方式。用户为了持续、稳定、更好的使用SaaS产品和服务,就得不断的向厂商支付费用。如果用户害怕各种后续费用,选择维持现状,那么,一旦SaaS产品出现各种问题,遭殃的只能是自已。企业级市场还要考虑如何让SaaS产品活跃起来,同时扩大用户数量、实施成分变大、客户的粘度升高,提升服务能力最终形成规模化的市场。
  定制化实施能力不行 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SaaS的标准化和定制化也一直是厂商和用户争论的话题,厂商通过标准化可以解决所有用问题,不存在差异化对待。而定制化呢?厂商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研制定制化的SaaS产品,帮助用户除了解决共性问题之外,也要根据需求解决一系列个性化问题,使用户从单一走向集中,从而提升竞争能力。不过,问题来了。国内企业信息化程度整体不高,我国很多SaaS厂商都属于创业型公司,定制化的能力不足,对接能力差。这也是SaaS实施定制化能力低的第一个困难。
  第二,相较于标准化付费,定制化是依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解决方案,价格会比较高,很多用户负担不起。不但用户负担不起,对于厂商来说开发定制化的SaaS产品也比较困难,实施的成本也过高。
  第三,很多用户对SaaS产品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满足销售和客户管理的需求层面上,认识程度不深,认为自己不需要在产品功能上进行细化,用户的认知上觉得SaaS产品的标准化就足够了。
  所以,由于国内SaaS定制化实施能力不行,所以国内SaaS产品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我国SaaS产品要想做到规模化,不仅要从服务入手,还要定制化实施的能力着手,还要从产品的底层平台的扩展性入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