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信息技术融入企业商旅管理已成必然趋势

2020-08-18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成本控制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一般而言,企业的可控成本分为生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商旅费用。根据Aberdeen Research公司《差旅费用管理降低处理成本和改进政策合规》的报告显示:商旅费用占到了企业总运营费用的8%-10%,而在所有的商旅费用中,平均20%的开支是不符合企业规定的,几乎每5份商旅报告中,就有一份存在虚报、多报和不合规情况。
商旅管理总体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流程(管理政策和处理过程)、组织(报告、审批和管理的安排与结构)、知识(数据透明度和分析力)、技术(自动化水平和整合程度)。根据着四个方面可以对企业的商旅管理水平进行大致的评估。目前来看,国内企业的商旅管理水平依旧处于中下等,流程实施较为被动,组织结构繁冗,透明度和分析力不足,自动化管理模式尚未普及。具体来看,国内企业的商旅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尚未树立起现代商旅管理意识
目前许多国内企业尚未建立将商旅支出规范化纳入成本管理体系的意识,对于商旅出行的安排以及后期报销采用粗放式管理办法,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而某些建立了商旅审核和报销机制的企业也只是将该流程直接纳入财务管理部门,不仅增加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商旅管理控制力度不足
粗线条的商旅管理制度带来的并发性问题就是企业管控力度不足够。对于出行方式、订票、订酒店等全部交由员工自行安排,极有可能造成虚报冒领、铺张浪费、负担转嫁等等。
三、审核报销流程繁冗复杂
由于商旅票据种类繁多,各项支出类型情况复杂,给财会部门带来诸多工作量,加之没有专门的商旅费用管理人员,费用审核、记账、报销结算等工作周期长效率低下,还极易出现错误、缺失等问题。
四、费用透明度低阻碍分析统计
传统人工数据处理模式效率低,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也不能实时提供数据分析以供管理者了解情况,加之商旅费用产生过程不透明,造成商旅支出成为了企业总成本分析过程中的“灰色地带”。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企业可以借鉴西方的“端对端”(“E2E”,End-to-End)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引入商旅管理中。使用商旅服务管理软件,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控和分析商旅支出,形成完整科学的报告,从而规范商旅管理流程、提高效率、节省成本。